首页成语词典三纲五常的意思
sāngāngcháng

三纲五常

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
注音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

繁体三綱五常

三纲五常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”

例子先生九经皆通,无书不读,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?(元 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)

基础信息

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

注音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

繁体三綱五常

正音“常”,不能读作“cáng”。

感情三纲五常是中性词。

用法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封建的道德规范。

辨形“纲”,不能写作“刚”。

英语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

字义分解


※ 三纲五常的意思解释、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由汉语辞渊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 (尾字接龙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
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
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
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
喜新厌旧 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
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
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
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之死靡二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节哀顺变 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
鱼死网破 不是鱼死;就是网破。指拼个你死我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