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民保于信的意思
mínbǎoxìn

民保于信

拼音mín bǎo yú xìn
注音ㄇ一ㄣˊ ㄅㄠˇ ㄩˊ ㄒ一ㄣˋ

繁体民保於信
民保于信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,才能受到人民拥护。

出处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

基础信息

拼音mín bǎo yú xìn

注音ㄇ一ㄣˊ ㄅㄠˇ ㄩˊ ㄒ一ㄣˋ

繁体民保於信

感情民保于信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
字义分解


※ 民保于信的意思解释、民保于信是什么意思由汉语辞渊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魑魅魍魉 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魉:亦作“罔两”;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。原作“魑魅罔两”。
一无所有 什么都没有(一:一概;完全)。
严刑峻法 峻:严酷。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。
香草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。
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,等于白说。
饥肠辘辘 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
喔咿儒睨 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
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。
角巾素服
百无一是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
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。
将寡兵微 寡:少;兵:士兵;微:衰败。兵少将少。形容兵力薄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