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辞渊成语词典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故事

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


抛砖引玉

拼音pāo zhuān yǐn yù

基本解释抛出砖头;引来白玉。比喻用粗浅的、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;引出别人高明的、或熟的意见或作品。常用作谦词。

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时有一僧便出,礼拜,师曰:‘比来抛砖引玉,却引得个坠子。’”


抛砖引玉的典故

唐代高僧从谂掸师,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。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,必需人人静坐敛心,集中专注,绝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,达到凝思息妄、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。有一天,众僧晚参,从谂禅师故意说:“今夜答话,有闻法解悟者出来。”

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,闭目凝心,不动不摇。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,竟以解问者自居,走出礼拜。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,缓声说道:“刚才抛砖引玉,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!”

另外,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。据《历代诗话》、《谈证》等书记述:唐代诗人赵嘏,以佳句“长笛一声人倚楼”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,人们因此称赵嘏为“赵倚楼”,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,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。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,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,便先赶到灵岩,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,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,续成一首。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,不由诗兴勃发,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,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。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,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,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“抛砖引玉”。其实,常建、赵嘏并非同时代人,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,续诗之说不可信,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,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“抛砖引玉”的出处之一。


※ 与(抛砖引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圆颅方趾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精神训》:“故头之圆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
失魂丧胆 巴金《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》:“他那四方脸、紫红脸膛、宽肩膀、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、贯长虹的英雄气概,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。”
高屋建瓴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挥霍无度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2回:“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,不敢交与他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藏形匿影 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
鸡胸龟背 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形体》:“《说文》:‘奚,大腹也。’今人谓匈(胸)腹间大者为奚匈,呼如鸡匈,遂有‘鸡胸龟背’之语。”
风和日丽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:“是日风和日丽,众多官员,都来祭奠。”